Wednesday, October 24, 2012

4種筆記魔法,想到就能做到

心理的力量很驚人,要好好發揮它。尤其是我們的潛意識,不斷給我們訊息,帶領我們到心所想望的地方。

因此,所謂「成功」、「幸福」,全在於我們對於自己人生的想像究竟是什麼?這些想像構成了我們對於人生的觀念與態度。但古人說:「知易行難」,從「想得到」前往「做得到」之間,還是需要一座橋梁──由行動力構成的橋,將種種既有的「觀念」與「態度」融入生活,轉化為實際的「習慣」與「行動」,才能真正發生改變。

這裡介紹4種提升行動力的實踐筆記術,讓你將經由觀念所設定的目標更加圖象化、具體化,是可以整合目標計劃表、進度規劃、進而推動目標付諸實行的好工具。套句暢銷書作家「筆記女王」林珮玲(Ada)的話:「把想做的事寫下來,把寫下來的事做完。」

4種筆記魔法,想到就能做到

古人說:「知易行難」,從「想得到」前往「做得到」之間,還是需要一座橋梁──由行動力構成的橋,將種種既有的「觀念」與「態度」融入生活,轉化為實際的「習慣」與「行動」,才能真正發生改變。

這裡介紹4種提升行動力的實踐筆記術,讓你將經由觀念所設定的目標更加圖象化、具體化,是可以整合目標計劃表、進度規劃、進而推動目標付諸實行的好工具。套句暢銷書作家「筆記女王」林珮玲(Ada)的話:「把想做的事寫下來,把寫下來的事做完。」

1) 九宮格實踐日記

寫下想做的事,放射出行動方案

「九宮格日記」顧名思義有9格,由日本作家佐藤博研發,是為了實現目標設計出來的新式日記。

基 本用法是在欄位最中間那格記錄日期等基本資料,其他8格則各設定一個主題,再分別做相關敘述。除了寫日記,也能將主打問題或想做的事,例如存錢、置產、考 試攻略、瘦身計劃、行銷創意……寫在正中央欄位,再以放射法分門別類寫出付諸行動的方法;圖像式表達更佳,更能啟動想像,創造能量。

以往傳統筆記本記錄的是「一定要做的事」,九宮格筆記則會促使我們寫下「想做的事」。日記建議在早晨寫,就像在早晨的陽光中所沖泡的滴濾式咖啡一樣,將昨天的智慧汲取出來。它還兼具「未來日記」的功能,從中可以預見今天計畫達成的小目標會有好的結果。

試著在最中間那格寫下一個主題,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!你會發現關於這個主題的想法一個接一個湧上來,沿著中間格子呈放射狀分布的其他8格就這樣迅速被填滿了。

2) 5X5倍速圓夢地圖

填入所有計劃要素,隨時清點

由日本「夢想企劃師」內方惠一朗設計的「5╳5倍速夢想實現地圖」是由25個相連的圓圈組合而成,讓你玩「填空」遊戲。

內 方惠一朗認為,光有計劃是不夠的,要填入所有與計劃相關的要素。最中間的圓圈填寫計劃名稱,包圍其外的5個圓圈代表實現目標的5大要素:目標、收穫、活 動、基礎、人脈。5大要素外再各有5個圓圈,共計25個項目,隨時清點自身優劣勢,計劃便能加倍乘法式的滾動。

3) A4表格學習法

一張A4恰恰好,有效達成自我目標

日本知名企劃專家三木雄信號稱「A4紙至尊」,在《表格學習術》書中介紹了40種A4尺寸的學習表格,讓讀者透過表格的運用,更有效率的學習。

為什麼是A4?作者認為A4是輸入大腦的最理想尺寸、易於交叉對照比較、定型化使用方便,是最適合「臨陣磨槍」的分量,而且可以立即實行。

首先以一張「人生計劃表」為自己訂立一個具體目標,接下來便可逐步切割為其他短期性的目標,這都是用一張A4表格就可以完成。

4) 吸引力筆記術

多寫正面事件及肯定句,發出好頻率

「一個人心中怎麼想,後來也一定會變成他所想的那樣」,這就是「吸引力法則」的基本信念。試著減少自己的負面想法與否定句,改成多用正面思考和肯定句,久而久之,便能對周遭環境發散出正面的頻率,這也就是所謂的「念轉運就轉」吧。

在《吸引力法則》一書中,談到心想事成的黃金3步驟:

Step 1:釐清願望

先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為此你可以利用你不喜歡的事物作為對照物,建立對照清單,幫你釐清自己的期待(圖表7)。要讓這個練習發揮功能,所列的對照物可以愈多愈好;愈能辨識對照物,就愈能釐清自己所要的。

Step 2:專注自己的願望

你必須將新願望的「頻率」全部納入你現有的「能量圈」中,例如透過許願文將你的願望頻率納入能量圈內。

Step 3:與願望合一

最常見的懷疑(負面頻率)來自於自身種種受到局限的信念:「我做不到……因為……。」所以與願望合一,首要就是移除負面能量(懷疑),吸引力法則回應你願望的速度,與你和願望合一的速度成正比。

至於如何在記事本上運用「吸引力法則」呢?你可以多書寫正面事件:「今天老闆稱讚我簡報做得很棒,真是開心的快飛上天了!」及多用肯定句:「資格考試真是超難,但只要我這樣、那樣努力,一定可以過。」看見幸運,才會帶來好運。

實現夢想就從寫筆記開始

筆記只是媒介,關鍵是「寫下來」──這個動作,能把抽象的,變成具體的;把腦袋想的,變成眼睛看的,最後延伸為手裡做的。

表面上,你寫下的只是年度目標、 當日行程、讀書筆記和會議討論;事實上,你寫下的每一筆記錄,都是在與未來的自己簽下「實現夢想」合約──日本「工作術女王」勝間和代二十多歲時,

靠筆記 使自己從依賴變獨立;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才三十出頭,便把工作筆記出版成暢銷書;統一流通次集團總經理徐重仁和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,更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寫 筆記、至今已累積上百本筆記本。

可見,寫筆記,是成功者年輕時便養成的習慣,而且長年執行不輟。快拿起手邊的筆記本,翻開第一頁──就從這裡開始描繪未來吧!...

他們很成功,他們都寫筆記

達文西、愛迪生、大前研一、勝間和代、張忠謀、徐重仁、戴勝益等古今中外名人間,有什麼共通點?答案是,他們都寫筆記!因為,書寫的過程本身,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,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,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,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。

偉大的成功,通常都是從微小的細節開始。比如說,一本筆記本。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第一本暢銷書《新企業參謀》,是他在麥肯錫顧問工作前兩年時的 筆記;工作術女王勝間和代也隨身攜帶筆記本,她認為那是「成為獨立女性」的6個條件之一;

統一流通次集團總經理徐重仁從工作第一天起,就隨時寫下所見所 聞,目前已累積一百多本筆記;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更是無論工作、通勤或旅行,筆記本都不離手;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還會記下客戶的重要財務數字,做為經營參考。

許多人可能納悶,「做筆記有什麼可教、可學的?」畢竟,筆記誰不會做?一張紙、一枝筆,或許再配上幾個圖表,對許多人來說,筆記的好與壞,可能只是字跡潦草與工整的差別而已。

但仔細回想,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:開 會時隨手翻開筆記本,看到有空白頁就開始記,幾天後卻翻遍整本都找不到記到哪去了;只顧著埋首記下所聽、所聞的事,日後整理時,根本分不清哪些句子是講者 所述、哪些又是自己的意見;

會議中拿到的講義、資料,隨手對折就插在筆記本裡,某次從包包抽出筆記本時,不慎散落一地,哪份資料屬於哪次會議,完全分不清 了;會議紀錄做得零零落落,事後只靠記憶做事,等到下周例會上,才發現自己遺漏了主管交辦的工作;臨時接到客戶來電,隨手抓一張紙記下對方說的話,結果中 午吃個飯回來,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張紙了

這些或許都只是「小問題」,卻也是有些人給人丟三落四的印象、有些人做事快又精準的差異所在。

舉凡會議紀錄、腦力激盪、資料整理、代辦事項安排……等等,根據日經《Associé》雜誌的調查,上班族的日常工作中,半數以上都與資訊的處理與傳遞有關,而「做筆記」,正是所有資訊處理工作的基礎。

光是把「筆記」做到確實,就能協助工作者釐清各項資訊與工作進度,減少錯誤與不確定性,避免浪費時間在反覆確認與修改上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,避免陷入「終日忙亂、成果品質卻不佳」的瞎忙窘境。

或許有人會說,現在電腦如此普遍,何必強調紙筆記錄?《筆記成功術》作者米山公啟表示,電腦再輕薄,也不如筆記本方便攜帶;而且比起電腦打字,紙筆書寫無論是在抄寫、圖解或塗改上,揮灑空間也更大。更重要的是,筆記的書寫是一套資訊分析與判斷的流程。

一個人唯有在完整理解所接收的資訊後,才能去蕪存菁、抓出重點,明白自己「要記下些什麼」。可以說,筆記不只是記錄,更是一種價值判斷。

此外,做筆記還有助於「喚醒記憶」。米山表示,「想不起來」不等於遺忘,只是被收藏在腦海底層某個角落,而「書寫就像鉤子一般,可以幫你把記憶拉扯出來」。試想,你是否曾在寫筆記的過程中,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經看過某篇相關報導、或某本相關書籍。

換句話說,資訊記錄只是筆記的「結果」,過程中所涉及的思考與聯想,對於工作者的幫助更大。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,不只強化記憶,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,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,更上一層樓。

「書寫」並不只是手指的活動,而是運用全腦才能達成的一連串行動集合。換言之,筆記的書寫過程,其實是生活中最方便的腦力鍛鍊。

具醫學博士學位、專攻神經內科的米山公啟解釋,人們在寫字時,要先從大腦內負責記憶的「邊緣系統」中將文字取出,交給負責語言理解的「顳葉」做分析,接著再回到主司思維、決策與學習的「前額葉」,進行資訊判斷與暫存。

儲存在「前額葉」中的文字資訊,會再經由「大腦頂葉的運動中樞」接收,並隨著運動神經下達的「書寫」指令,一同傳給手指。而手指的動作,則由「小腦」負責控制。

最後,寫下的文字將會以圖像方式,透過眼睛傳回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「枕葉」,並由「前額葉」在腦中與記憶交叉比對,確認所寫的文字是否正確,再由手指進行修正。因此,善用紙筆書寫,可以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化。

不過人只有在思考時,才會引起頭腦中的變化,所以單純的抄寫經書或聽音打字這類行為,是無法腦部活化的。

米山強調,「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,才能真正鍛鍊腦力」。

頭腦的整理:思考更清晰

1. 勤作筆記:

作筆記有助於問題的整理。無論是利用圖像或文字,只要能將腦中模糊的想法或印 象「具象化」,思緒就會變得更清晰;與問題相關的癥結點,也能在紙上一目瞭然。

2. 學習獨處,做些「非數位化」的事:

現代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坐在電腦前,但長期身陷「非1即 0的世界」,很容易讓腦袋僵化;因此,若能抽空做些「非數位化」的事,例如畫畫、讀書等,將有助於磨練個人的感性與感受力。

此外,一個人走路、旅行或寫文章,這類能夠在不受他人影響的情況下沉澱情緒的事情,也是澄清腦袋的好方法。

3. 做好最壞的打算:

要讓心情保持平靜、無論遇到任何事都能沉著應對的祕訣在於「事先預設最壞的狀況」,因為預先已經設想過所有情況,並且擬妥對策,就比較不會因為未知狀況導致心情焦躁不安。

時間的整理:工作有效率

4. 切割一天24小時,劃分思考、作業和發想區塊:

設定不同的時段做不同類型的事,可以集中使用特定腦力。

例如,將中午之前的時間設定為「思考時間」,在沒有雜念的情況下規畫一天的工作、思考簡報內容,或是處理懸而未決的問題;中午過後則是「作業時間」,迅速 地依序完成無須動腦的工作;通勤時間、睡覺之前或任何獨處的時段,則可設定為「發想時間」,用於整理私人情緒或生活中的靈感與發想。

5. 以「倒推法」安排行程:

在安排日程之前,必須先掌握「最終目標」(例如提案日期、交貨期限等),然後再以此目標為基準,構思在期限之前所有可能的工作流程,並且預估必須花費的時間,由「終點」往前推算每一個時間點必須做什麼,一一將預定工作填入日程規畫中。

6. 一心多用:

訓練自己一心多用,用同樣的時間完成多項相關任務,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。 例如,在外跑業務時,同時物色公司商品展示會的會場地點。

而要在同時間內完成多項任務,則表示在頭腦裡或心裡,必須同時思考好幾個課題。例如,跑業務是為了達成銷售目標、商品展示會是為了有效達成新產品的宣傳效果,其他課題則可能是「尋找新客戶與市場」或「調查競爭對手的狀況」等。 超整理術

好的設計,從「整理」開始! 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:整理。 唯有整理自己與對方的想法,才能夠掌握本質、面對課題、找出方法, 最 終產生感動人心的設計!


2011-07 Cheers雜誌130期 作者:吳永佳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